行业痛点
-
农业数据“信息孤岛”林立
我国已经完成了多个信息系统的建设任务,依靠数字技术建立的信息采集系统从无到有,成绩明显,但农业各信息系统之间互不相通,存在着众多的“信息孤岛”或“信息烟囱”。
-
农业基础数据不清
由于农业相关系统众多,数据标准不统一,导致农业基础数据统计不清。
-
农业数据资源利用水平低
农业信息各类数据统计口径不一、底数不清,资源整合比较困难,且数据碎片化、非结构化现象存在,技术整合的成本高,数据管理难度大。农业数据资源丰富,但目前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应用,数据资源体系亟待加快构建和完善。
-
农业数据共享难
农业信息数据标准不一致、质量不可控,缺少统一、畅通的跨部门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。
方案介绍
智慧农业大数据解决方案,通过打通各农业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,融合共享农业全量数据资源,为政府农业部门、现代农业园区、规模化农场提供农业数据资源可视化、监测分析预警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等服务,实现农业生产与监管数字化、智慧化。

方案价值
-
构建农业大数据能力底座
通过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平台,提供数据汇聚、存储、治理、开发、使用、管控等核心能力服务,为数据集中汇聚、治理开发、安全使用等工作提供大数据能力底座。
-
打造农业大数据资源体系
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各项核心能力,实现结构化数据、半结构化数据、非结构化数据等多渠道、多源的统一汇聚接入,建立农业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,完成各类业务数据的汇集、融合,打造基于业务价值的大数据资源体系。
-
形成数据全链路管理体系
基于农业大数据能力底座、大数据资源体系,形成完备的数据全链路管理规范,覆盖数据汇聚、存储、治理、开发、使用、管控等环节,确保全过程工作有章可循、安全可控。
-
挖掘数据价值赋能业务应用
在保证数据鲜活有效的前提下,持续不断地基于实际业务应用场景融合数据,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模型持续挖掘数据价值,赋能上层各类业务场景的开拓、创新。
应用场景
- 政府农业部门、现代农业园区、规模化农场
-
掌握农业全量数据资源:农产品往往贯穿了农业的整个产业链,导致承载业务的数据相对多元化。理清业务的关键数据要素,打通数据互通链路,并融合所需数据构建形成大数据资源池,发挥农业数据统一合力,解决由于农业数据分散导致的底数不全和作用单一的问题。
农业数据资源可视化:通过对农产品生产、流通和消费多环节数据获取,并通过可视化系统展示关键要素数据,实现“一屏总揽全局”,方便实时掌握不同区域农业态势,包括生产进展、业内动态、市场变化、灾害情况等。
农业监测分析预警:实现数据实时监控及历史数据分析,包括灾害天气预警、农业生产安全、资源环境分析等,提高风险预测能力,准确判别产业状况,指导科学决策,及时提出管理与应急措施,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高效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。
农产品溯源与监管:运用区块链技术,为每一份农产品建立身份证制度,农产品从生产、检测、认证、加工、配送等相关信息可自动添加到农产品溯源档案。通过生产现场的智能传感器、摄像机等物联网设备,平台可自动采集农产品生长环境数据、生长期图片信息、实时视频等。平台将独立的防伪溯源信息生成二维码,扫描二维码即可快速通过图片、文字、实时视频等方式,查看农产品全程溯源信息。方便全流程监管产品质量安全,促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合规化。
相关产品
-
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
成功案例

苏州浦江源水产园区智慧平台
苏州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,规划面积 27255 亩,核心区面积 4225 亩,共有 120 余户养殖主体,共计 400 余个养殖塘,作为“中国 . 江村”乡村振兴示范区“一带一区一群一镇一园”重要组成部分,是吴江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之一。
云坤助力构建浦江源水产园区智慧管理平台,于 2020 年 10 月投产运营,涵盖园区总览、智慧养殖、质量控制、日常管理等业务板块,覆盖养殖面积 4000 余亩,养殖主体 100 余户,通过建立数字化、智能化、全程化、标准化的管理体系,对水产养殖的生产、管理、经营、流通等环节实行管理数字化和可视化。
实现水产资源的合理、优质、高效分配,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,降低生产和管理的风险,提高当地太湖蟹生态养殖的质量,提升“太湖大闸蟹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。

兴化市数字渔业管理服务平台
云坤助力兴化当地打造数字渔业管理服务平台,涵盖地方政府、养殖主体、供应链企业、消费主体等多方主体,构建数字化、可见化、全程化的管理体系,将生产、流通、销售、消费等环节全链路打通,通过数字化手段使得水产品全过程可见、可溯,确保当地产品品质不受损,数字化赋能塑造当地品牌,带动当地渔业良性可持续发展。